![]() |
![]() |
手机版 |
![]() |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 林城新姿 |
柴河:好山好水“当饭吃” | |
2014-08-07 森工总局新闻中心 | |
记者:刘丽丽
炎炎夏日哪里去,柴河九寨聚一聚。随着盛夏的到来,柴河九寨成为游客避暑消夏的首选,近半个月,如织的游客大量涌入柴河九寨、水上乐园、北国第一漂、莲花湖等景区,日均接待游客超万人,游客数量屡创历史新高,8月份的第一个周末,日突破3万人次,当日仅门票收入达113万元。柴河旅游火了,风景变成了效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不卖木头卖风景
这里有全国面积最大的威虎山国家森林公园,这里有“百里丹江,塞北三峡”美誉的莲花湖,这里有人间仙境“柴河九寨”,这里有东北最大的水上乐园。早在木材逐年减产的2011年,柴河局便未雨绸缪,打起了发展旅游产业,实现生态富民的算盘。
柴河局以好山好水好空气为依托,以原汁原味原生态为卖点,推进省重点产业建设项目威虎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开发,建设了威虎山九寨和莲花湖中心景区、2个接待中心、3个旅游主导型示范林场及旅游配套设施,购入各类旅游观光车80台,结合棚改建设家庭旅馆155家,新建改造游船6艘,与地方共同引资开发旅游项目16个。突出打造了“一湖”、“一路”、“一园”、“两线”、“三区”四季旅游线路,柴河九寨被评为全省最值得去的100个地方之一和“中国最美休闲度假旅游胜地”荣誉称号,并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2013年接待游客30.4万人,实现旅游产值7,800万元,企业收入2,300万元。
追梦的柴河林区人尝到了旅游产业的甜头,看到了更加广阔的前景,坚定了长足发展的信心。2014年,柴河局确定了旅游产值超亿元的目标,并朝着目标奋力奔跑。
阳春3月,天气转暖,柴河九寨景区和水上乐园三期开发建设工程破土动工。2012年以来,占地20.8万平方米的水上乐园1-2期工程全部完成,建成了东北规模最大、标准最高、项目最全、水质最清、环境最优的水上游乐基地。2013年夏季,柴河九寨水上乐园接待游客十多万人次,成为柴河林业局旅游产业的一大亮点。为了提升服务能力,丰富游乐项目,今年,柴河林业局决定开发建设三期工程,工程占地面积6.8万平方米,在1-2期工程的基础上,新建了冲天回旋、激流勇进、自旋滑车、音乐喷泉等游乐项目,以更大的空间、更加齐全的设施、更加新鲜刺激的游乐项目吸引游客。
水上乐园爆棚、宾馆饭店爆满,比肩接踵的游客一下子让柴河九寨沸腾起来,也让旅游公司经理游建革兴奋不已“今年,我们完成新林海雪原.威虎厅和水上乐园三期开发建设工程后,旅游会更火。我们的设想是在水上乐园的基础上建设冰上乐园和雪上乐园,“三园”同建,整体开发九寨景区,打造一年四季游,开发冰雪游。进一步完善基础配套设施,为晋升国家级AAAAA级景区奠定基础,打造省内最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旅游精品线路。真正让柴河林区“因林而绿,因林而富,因林而美”。
放下斧头锯捧上“金饭碗”
“我这个家庭旅馆不提前一周预约根本没有地方,特别是周五和周六这两天,能容纳45人的客房住的满满当当,就连我们自己家人住的两间屋都让给游客了。”史炳刚这个停伐后刚刚放下油锯的生产一线工人,把家庭旅馆经营的红红火火。“我这个家庭旅馆是去年干的,头一年收入了十五六万元,没想到今年旅游比去年还火,这真是守着金山银山,捧上了旅游金饭碗。”史炳刚不仅自己靠旅游致富,还安置了林场五名职工家属就业,他打算过了旅游旺季,再投入几万元,扩大规模,为迎接明年旅游高峰做准备。
和史炳刚一样经营着家庭旅馆的宏声林场职工共有45家,日接待量可达1100余人,这个毗邻景区的林场仅旅游一项直接就业人员达148人,间接带动就业94人,森林旅游服务业已成为林场的特色主导产业。
在水上乐园一天高过一天的旅游热浪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又一个躬身忙碌的身影,原贮木厂职工常贺军正穿着连体的水靴子站在大喇叭滑梯人出口池内保护着游客的安全,烈日下、水池内一站就是一天,尽管辛苦一点,但他很珍惜现在的工作。“这是林业局发展旅游,咱们才能不下岗有活儿干,我们心里都盼着旅游发展起来,游客来的越多越好,累点也高兴!”。
停伐后,常贺军和大部分木材生产战线的干部职工都转岗到旅游产业第一线,由原来的伐木工、检尺员、造材员、运材司机变身景区清扫工、服务员、安全员、防护员、观光车司机......他们用林业工人的朴实、热情、勤劳、坚守竭诚为游客服务,在新的岗位上建功立业。
据了解:柴河局旅游产业实行统一管理、分散经营、单位承包、风险抵押、指标核定、岗位分流、利润上缴的经营管理模式,形成全局一盘棋的“大旅游”发展格局。贮木厂、公路处、公共事业管理局、社区管理服务中心、商业局和山上林场全力投入旅游建设和服务。景区所有经营项目,全部由转型单位的转岗人员进行经营,直接转岗534人,间接拉动就业1,350人。
旅游经济放大“蝴蝶效应”
三万游客一下子涌入拥有5.6万人口的林区小城,让没有大规模接待经验的餐饮住宿场所有些意外,但更多的是惊喜。不仅景区内的大小旅店、宾馆住满了游客,就连周边林场和局址的酒店、旅馆也“一床难求”。
“当初开这个旅店的时候还怕没人来住呢,没想到一进入旅游季节九个房间根本不够用。”王金玲退休以后在局址经营了一家个体小旅店,借助柴河局旅游产业的发展,她的生意出乎意料的好。
“今年游客量较去年大幅增长,主要是我们前期推介的比较好,从4月份开始就组织专业人员与省内各大旅游社联系,共签约旅游社600多家。”柴河局主管旅游工作的副局于文峰介绍说。此外,柴河局还充分调动全局职工参与旅游产业发展的热情,全局职工踊跃入股,人人都是景区宣传员。广电局记者张忠林只要到景区去采访就会拍下景区的图片发到林业局新建的微信群,通过这一便捷、有效的途径宣传景区,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
随着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产业链正在不断壮大,成为带动全局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标志性的转型产业。农家院、农家炕、农家菜,一个个家庭旅馆红红火火,生意兴隆;山野菜、鲜湖鱼、森林牛、生态猪、溜达鸡端上餐桌身价倍增,成为景区内的品牌特色;柴河局自己生产的松仁、核桃饮品成为紧俏货;根雕、核桃工艺品和环保木质玩具被游客们争相购买留念;黑木耳、刺五加、五味子、山葡萄等林产品卖上了好价钱。旅游产业拉动了三产和林农产品销售,旅游经济大幕已经拉开,旅游唱响了林区经济转型发展的好声音。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 |
||||||
中国龙江森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主办 咨询监督电话:0451-82622425 邮箱:sgzwgk@126.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文昌街66号 黑ICP备:05002205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