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林人风采
张华伟:一直奔波在研发路上的森工“制药人”
2021-08-18    吴伟 周梦学    黑龙江林业报

  “张工,你快帮我看看这棵树是生了什么病虫害,咋治啊?”“张工,我按照你说的时间点连续2年给红松树上药,效果很好,球果螟害虫都没了,今年我们又能多收些松塔了。”……这个频繁被种植户“呼叫”的张工,就是今年获得龙江森工集团优秀共产党员称号、黑龙江森工农化有限公司副厂长张华伟。
  扎根林间搞科研
  创造利润数百万
  “生产为科研出题,科研为生产解难。”“林业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工作 14 年,张华伟的“战场”从实验室一路拓展到了林间、车间。他扎根林药生产一线,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林业病虫害防治的知识和药物带到种植户身边。
  面对企业新产品研发需要,张华伟自学赤眼蜂繁育、工厂设备选型资料,调研考察原料供应情况,从零起步制定了一套赤眼蜂繁育工艺。如今,仅赤眼蜂一项就已为企业创造利润上百万元。
  “现在,全省林区的赤眼蜂防治松毛虫技术基本都是我们提供的”,张华伟骄傲地对记者说。此外,张华伟面对林业防治需要开发的红松球果螟防治技术,在防治效果长效化、高效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破解了目前市场上防治球果螟无高效无公害药剂可用的局面,帮助承包红松的职工增加收入的同时,这项技术也为企业带来近500万元的收入。
  
  门外汉到小能手
  攻坚克难显担当
  从技术员到技术科长再到技术副厂长,大部分人都想不到,张华伟这个专业人才,其实大学学的专业是环境科学。从专业不对口,到行业专家,可以想象张华伟付出的超常努力。
  “白纸”一张的张华伟,自学了农药化学、微生物学、昆虫学、植物学、病理学、毒理学、化工原理等专业,记笔56万多字,积累了有害生物危害特性、化学品特性、农药配置要求、设备工艺参数等相关知识。
  利用所学改进烟剂工艺,进行烟剂生产半自动化改造,减少用工量,每年可为企业降低人工成本50万元;经过1612次试验与2000 余次检测,解决了高效氯氟氰菊酯对人皮肤刺激性大的问题,降低了接触毒性;解决了微胶囊系列产品过滤杂物多问题;改进过滤设备,解决飞机喷头堵塞问题,为公司挽回经济损失560万元……
  付出总有回报,张华伟就是靠着不断学习积累,一股子拼劲,成功攻破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为企业节本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荣誉加身不骄傲
  研发脚步不停歇
  “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
  作为自学成才的“全能型选手”,面对企业需要,张华伟又自学农药管理条例、农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办理了8%高氯氟·噻虫胺微囊悬浮剂等12个产品的登记,成功为企业取得了农业部颁发的农药登记证书。
  “林业虫害我们基本都有了防治药剂与防治技术。”14年的林业药剂研究工作硕果累累,张华伟不仅为自己赢得了省部级科学进步二等奖2项,地市级科学进步一等奖7项,更为企业赢得了省部级科学进步二等奖4项,地市级科学进步一等奖6项,地市级科学进步二等奖2项。
  2020年,按照省国资委政企分开的工作安排和部署,原本隶属于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的平山林业制药厂划归到龙江森工集团,并在2021年改名为黑龙江森工农化有限公司。荣誉加身的张华伟并没有放慢前进的脚步,而是延续以往“下地”干活的作风。在与种植户聊天过程中,张华伟发现森工大量土地需要适当喷洒农药,为降低成本,减少污染,张华伟开始准备又一次“跨界”,从林业杀虫到农业除草,进行全新尝试。
  指着单位的试验田,张华伟开心地告诉记者,“这批除草剂研制得非常成功,实验的大豆田封闭除草后,已经37天没有长草了。”
  面对市场需求和工作岗位的变化,张华伟总是能迅速转换角色,以最快速度融入其中:“作为科研人员,不能限制在某一项技术上,转型,我时刻都准备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中国龙江森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主办 咨询监督电话:0451-82622425 邮箱:sgzwgk@126.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文昌街66号 黑ICP备:05002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