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关注停伐历史时刻----加速森工转型发展
山河屯:周承的贮木情结
2014-05-29        森工总局新闻中心

 

木材停伐,牵挂着不知多少人的心。这不,这些日子,在山河屯林业局贮木场场区,经常会看到一位头发都已鬓白的老同志身影,他时尔到楞垛前转转,时尔又到绞盘机旁看看,有时还会与干活的工人们唠上几句。一打听,这位老同志名叫周承,是贮木场的退休职工,曾在贮木场当过多年的原木工段段长,也曾多次荣获局劳模标兵、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问他为啥会经常光顾贮木场区,他告诉记者,他在贮木场工作了大半辈子,听说今年森工已全面停伐了,从今往后贮木场就再也看不到这么多的大木头了。趁着现在木材还没有拨付完,他便抽空来看看,留恋那份贮木情结,追忆贮木场那段难忘的岁月。
周承告诉记者,他今年703啦。58年,那时他才16岁就参加了工作,先是在山上白石砬林场干了10年。1967年调到了贮木场,直到2001年退休。可以说,他是贮木场的“老人”,他见证了贮木场半个世纪的发展变迁,也见证了山河屯林区的峥嵘岁月。说起贮木场的过去,周承老人很动情,也很感怀。
老瞩木人都知道当时最为红火的“一五O”车间。如今,这座看上去早已闲置、破旧得仅剩下框架的原150车间,始建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投产于一九八四年。当时是全森工最大、也是最先进的锯材车间。据说当初预算投资为150万,因此大家便管它叫“150车间”,车间总面积3510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锯材车间,下层为锯末车间,分成7各工组,最多时干活的能有七八百人,白天晚上不停“两班倒”,年产锯材3万立米以上相当于吃掉当年木材产量的三分之一。那个时候,150车间的周围到处都堆满了城垛的板材。与它相配套的是下游的干燥车间,当时设计的是一条龙流水线作业,也就是原木变锯材后再干燥成成品销往全国各地。那时的干燥车间有20多个干燥窑,号称“亚洲第二大干燥窑”。来参观学习的人一拨接一拨。全省森工林产工业现场会就选在山河屯开,推广“山河经验”。只可惜好景不长,到了一九九五年十月因木材减产,锯材加工成本虚高和“卖扁的不如卖园的”观念等因素的叠加影响,150车间被迫宣告停产。如今,孤零零、空荡荡的厂房似乎在向你倾诉着它由兴到衰的悲情林殇。这些曾经的辉煌已成为“昨日的星辰”,早已经“风光不再”,但在老贮木人的心中却有着抹不去的追忆。
“贮木场的龙门吊”曾引起多少人的回忆。这座由山河屯局机修厂自主制造的“龙门吊”,桁架自重40吨,桁架长度47,设计起重量为30吨,它可以说是贮木场的标志性象征。自打一九八三年上岗作业以来,一直为贮木场加快卸车进度,提高劳动效率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记得京剧《海港》里有一句唱词:“大吊车真厉害,轻轻一抓就起来。”这个龙门吊确实不简单,没有它之前,森铁小火车运下来的木材在贮木场经常出现压车现象。有了它后,一天卸下个六七十个板车,那时“轻松加愉快”。
听着周承的叙旧,我们仿佛置身于当年贮木场木材堆积如山、工人热火朝天忙生产的场景之中。是啊,昔日的林区,以多生产木材为荣耀;而今,木材停伐了,我们林区人的身份也变了;由过去的伐木人转变成为了种树人、护林人。森工林区将真正实现过去以由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的转变。对于森工全面停伐这一重大举措,周承十分理解,支持和响应,但同时透露些许担忧。
“周承贮木情结”是一段凝重的历史,是林区曾经有过的一段辉煌。据《山河屯林业局局志》记载:民国二十三年,也就是1934年,拉滨铁路线通车后,五常林务署就在山河屯站附近设立贮木场。1948年建局后,贮木场归属山河屯林务分局。1954年,按林业部统一编号,改称为“五二一”场,19627月又改称为贮木场。19668月,贮木场与木材加工厂合并,改称为贮木加工厂。19723月,贮木场、加工厂分设,此后又经历了三次分分合合,而如今,木材全面停伐了,或许在十年、二十年,甚至是更长一点的时间,我们就再也寻觅不到林区贮木场的踪影了。
但贮木场为林区企业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我们不能忘却;贮木人那种吃苦耐劳、执着坚守、默默奉献的精神,我们不能忘却。从辉煌岁月到治危兴林,从缓危解困到减产停伐,从转型发展到再次创业,贮木人经历了风雨的洗礼,岁月的冶炼,时代的变迁,而今,又迎接着木材全面停伐的阵痛和蜕变,今后,路该怎么走?业该怎么创?贮木人在思考着、谋划着,局党委、林业局也在思考着、谋划着。(陈庆男 周万常)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中国龙江森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主办 咨询监督电话:0451-82622425 邮箱:sgzwgk@126.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文昌街66号 黑ICP备:05002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