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手机版 |
![]() |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棚改新面貌 -> 林区新貌 |
圆梦—山河屯林区棚户区改造纪实 | |
2012-08-05 | |
组版: 黄铁男 李永刚 秦洪波 周万常
可以说,山河屯林区的小城镇建设热浪逐高,小城镇环境面貌发生转变的“起点”始于本世纪初。2001年至2011年,通过开发建设、公共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等工程,全局共新建楼房79栋(住宅楼57栋,公共设施及商服22栋),动迁总户数5283户,动迁总面积211320平方米;
准确的说,山河屯林区的小城镇面貌发生变化的“拐点”在2008年国家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2008年至2011年,全局共动迁棚户区百姓家庭4598户、动迁总面积18390平方米,新建居民住宅楼72(住宅57栋、商服15栋),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受惠家庭5938户;
不夸张地说,山河屯林区小城镇面貌发生变化的“沸点”
在2011年,这一年,林业局投资25244万元,对局址地区的新林、新安、新建、基建、森铁、新民六个居民委2057户进行了动迁,拆迁房屋建筑面积82280平米。新建可入住4368户的住宅楼54栋(住宅39栋、商服15栋),总建筑面积290,000万平米,是前3年的2.4倍;
乐观地说,2012年,展现棚改“决战”圆满收官的“亮点”:随着已完成规划设计、部分已进行先期施工、总建筑面积19.3万平方米的32栋棚改居民楼的再度拔起,总面积60.3万平方米的111栋楼房巍然耸立在古老而又年轻的山河大地,彻底改变山河屯林区半个多世纪“脏、乱、差、破”的环境面貌,局址中心区的平房彻底消灭,林区百姓盼望了数十年、几代人的楼房梦终于圆满!
棚改,百姓多年的企盼;棚改,林区发展进步的永恒标志!
“硬‘扒’出来的新区”
历史不堪回首。国有林区职工住房都是“先生产、后生活”的计划经济下的“应急之作”,加之那个年代建筑理念、建筑材料、人们的生活追求都没有现在的条件,居民住房大都经历了地窨子—木刻楞---草泥拉—一面青---砖瓦化的演变史。每逢冬季,家家靠烧土锅炉取暖,棚户区的天空整天灰蒙蒙的,烧柴严重告急。直到现在,建局初期的板夹泥、草坯房依稀可见,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公建私助的“一面青”和砖瓦房也“超期服役”,且大多因陋就简,功能不全。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38栋老式住宅楼,都是二、三层结构,设计不合理,都没有下水道,也不能集中供热,现已全部拆除。因为没有给排水、垃圾处理等配套设施,居民只能把污水、垃圾倾倒在巷道里,导致居民区冬季冰雪成山,夏天臭气熏天。有人形容说:“林业职工贡献大,住房条件实在差:破草房、歪歪墙,老少几代住同堂;冬不热、夏不凉,眼泪哗哗往下淌。”
更多的居住平房的家庭,孩子大了、该成家了,老人给孩子买不起房子,就在房前屋后“前抻后接”,“稀稀拉拉”一大片,给消防带来极大的隐患,一旦失火,只能是火烧连营----消防通道都没有。
百岁老局历史欠账,山河屯林区的棚改新区完全是扒掉旧房盖新楼。用百姓的话说,“我们是硬‘扒’出来的一个个新区”!
惠民工程背后的酸甜苦辣
“拆一还一”的优惠政策,是局党委、林业局送给职工群众的“大礼包”。为保证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兼顾国家、承建商和百姓的利益,林业局给予棚改户最为优惠的政策:房照上的面积拆一还一,房照以外能住人的棚厦面积也可参照拆一还一; 1200多元补差价,让地方和周边乡镇的百姓羡慕得直“吧嗒嘴”,甚至一些家庭揣着补偿款住新楼,连装修的钱都不用自己掏。
局党委、林业局将棚户区改造列为“一号工程”,局里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书记、局长亲自任组长,主管局长、纪委书记具体负责,建设、房产、街道、公安、城管、宣传、广电负责人为成员。这几年,林业局开会最多的就是棚改工作会,研究议题最多的也是棚改问题,局领导深入基层最多的地方也是棚改施工现场。
三年来,局党政班子成员、具体工作人员披星戴月,历经雨雪风霜,除春节休息两三天外,全年没有休息日。发改局忙着列计划、办批件;建设局规划设计、报请审批、施工监督;房产局干部走街入户做动迁宣传、签订协议,每人提着10多斤的资料袋每天都得走上十来里路;有的住户家没人,还得搭上电话费可哪找人;患有腰椎管狭窄的建设局局长冯力没有时间住院治疗;年轻小伙子的婚期一拖再拖;房产局长王志和被私利得不到满足的亲属殴打,房产局干部曹兆芳被狗咬伤、于志波和马平的手脚冻裂了口。热心群众送上的一杯水、一句“你们也不容易啊”,曾让他们感动的落泪。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计划生育号称“天下第一难”,如今的棚改工程中,动迁和分房无疑也是“天下第一难”。为了尽量避免矛盾,照顾大多数人的利益,动迁办挨家逐户走访,做到了“三清楚”(住户情况,房屋状况,动迁意愿),坚持以人为本、和谐拆迁、依法拆迁的原则,该享受的都能享受到,对于漫天要价、提不合理要求、阻碍、刁难工程的行为决不姑息,决不让个别人的私利影响了群众的公利。
“拆一还一”的同时,林业局还尽最大可能地照顾弱势群体:对贫困家庭的住房面积尽量上靠;对于年老体弱者照顾调整;分房过程中,由主管局长负责,有关部门参与、公证部门公证、群众代表监督、电视台全程录像,确保分房的公开公平公正,群众认可,对自己抓到的楼层没有任何怨言。
为了解除部分群众对工程中的不解甚至误解,林区电视台开办了棚改工程知识问答栏目,邀请建设部门专家对施工中的技术参数、程序步骤作出公开讲解,消除群众的误区,还群众参与权和知情权。
百年大计 质量第一
在棚改工程中,山河屯林业局严格履行建设程序,在可研报告批复后,严格按照批复内容进行初步设计审批。对棚改工程严格公开招投标,对经过严格的资质审查、经济实力考察、质量信誉调查评价高的承建商择优选择。
局党政班子成员对棚改工程高度重视,多次带领有关部门深入棚户区改造现场,实地查看,帮助规划,确定了“改造老区,辟建新区,集中收缩,保住红线”的原则。局领导多次强调,要把确保质量和公平分配作为棚户区改造工程的生命线,建设质量优良、分配阳光的工程,使之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将棚改新区建成百年安居工程、造福子孙万代的德政工程。
为加强监督管理,林业局选择20名机关科长率队进驻各个工地检查监督质量和进度。为保证建筑原材料质量达标,林业局与各施工单位签订了原料进货渠道、技术标准、价格,完全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就高不就低,并由纪委监察局、建设局等部门派专人跟踪采购,并在采购单上签字,对其终生负责,从而杜绝了质次价高的原材料进入工地。
为了确保原料质量,杜绝腐败行为,该局组成了由纪委监察局全程监督的大宗材料采购小组,在正常二次检验的基础上,林业局还组织专业人士对红砖、水泥标号、砖缝泥浆密度、钢筋直径硬度等进行抽样测试并将样品封存记录备查。涉及的土方开挖、板带、混凝土、钢筋绑扎、砌墙砌砖全过程按照监理指导,不合格的责令停工整改,确保施工质量。
建筑用材精益求精。塑钢窗从以往的双层玻璃改为三层玻璃,且现场安装,以解决住户自行装修时发生塑钢窗漏风、墙体长毛、发黑等烦恼;8厘米厚的外墙粘贴苯板完全符合按照建设部节能减排要求;一个房间一根地热管,无接头;防盗门是林业局在8个厂家择优选择一家,门板是0.8毫米的铁板。统一品牌、统一质量,百姓入住后不用二次更换。
施工工地高低不一,最高与最低处的基础最多相差5.6米,但施工要求又要保证楼房的整体平衡。“东大沟”高低相差最为严重,地基需要平均垫起3-4米高,总填土方近20万立方米。施工中,各工地严格按照图纸设计,该削的削,该垫的垫,搬迁土方超百万立方。建筑单位宁可多费事、多搭成本,也要保证楼区的整体划一。
日趋完善的配套工程
为了彻底改变冬季家家冒烟、户户点火、林区环境乌烟瘴气的情况,今年,林业局将原来严重污染环境的14座小锅炉全部拆除,投资4000多万元,新建了建筑面积7600平方米的集中供热站。一台40吨、3台10吨的锅炉可保证70万平方米的取暖,明年再安装一台40吨的锅炉,可保证100万平方米的住宅全部用上“大汽”。
盖新楼,装老楼。山河屯局同时对18栋老式住宅家属楼和办公楼进行了“穿衣戴帽”式的楼体改造,外墙“穿上”了保暖“外衣”,更换了塑钢窗,铺设了集中供热管线,楼盖全部换上彩钢瓦,解决了老楼漏雨难题,还不用住户花一分钱。三年来,全局小城镇建设累计投资已达1.6亿元,使林区的城镇功能不断加强,职工的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为加强物业管理,今年,山河屯林业局特地成立由森铁、贮木场、生活管理处转岗分流的了117名职工组成的保洁服务管理处,直接为各小区居民服务。遇事有人管,遇难有人帮,有效提高了社会化管理水平。
现中心公园旧址,原为局中心地带的棚户区,多少开发商都盯上了这块黄金地段,出高价欲搞商业开发。局党委、林业局坚持投资上千万元,将原居民迁出,建起了23000多平方米的休闲公园,成为林区群众茶余饭后休闲娱乐的最佳去处。
为使林区群众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山河屯林业局在局中心广场新建了近200平方米的移动大舞台,搭建了展示群众文化和艺术才能的平台;辟建了1400延长米、总面积8400多平方米的商业一条街,方便了群众购物,刺激了林区消费;在林区主街两侧安装的美观实用的欧式路灯,方便了群众夜行。
“我真想再活他个五百年”
山河屯林业地区森铁居民委76岁的温玉兰大娘终于盼出了头---
“拿到新房钥匙的那一刻,别提有多高兴了,终于住上了盼了大半辈子的楼房。”-----温大娘眼含热泪!
退休职工张治国在儿女的张罗下,花了两万多元的装修钱,就住上了55平方米的楼房。新居装饰一新,只有几面装满旧照片的相镜框还能找出棚厦时的艰辛影子,回想起住了大半辈子的破旧平房,老两口自有一番滋味上心头。
随着栋栋高楼的林立,伴着百姓喜迁新居的鞭炮声,4000多户林区百姓告别低矮潮湿的棚厦房,陆续搬上宽敞明亮的楼房。许多七八十岁的老人高兴地说:没想到我在有生之年还能住上楼房。近百名住在单身宿舍的教师首批享受到优惠照顾的楼房,解决了夫妻两地分居问题;林业局招聘上岗的教师、医生有了棚改新楼,留住了人,更留住了他们扎根林区的心;筑得凤巢在,自有凤凰来。多少在外打拼也买不上房子的单身青年返回家乡,几万块钱就住上新楼,娶上了媳妇儿、生儿育女,快乐的生活着,因为林区每天都是希望。
“高楼多了,道路宽了,生活越来越好;收入高了,心舒畅了,日子越来越好”。如今,在山河屯林区,到处都在传唱《越来越好》。是啊,短短的几年间的变化,让人找不着昨天老区的影子:林立的高楼、挂着笑容忙着搬迁的人们、火爆的居室装修市场、排成队卖废品的群众,还有几千名借助棚户区改造就业、每月都有3000多元收入的林区闲置职工。
看着眼前几年间发生的巨变,许多花甲、耄耋之年的老人捋着胡须轻声哼唱,“我真想再活他个五百年”!
人们的生活观念彻底改变,全新的生活展现在林区群众面前;经过棚户区改造呈现全新气息的林区小城,正大踏步地迈向更加富庶文明的明天!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 |
||||||
中国龙江森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主办 咨询监督电话:0451-82622425 邮箱:sgzwgk@126.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文昌街66号 黑ICP备:05002205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