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资源保护生态移民
山河屯:10万株幼树与它们的“妈妈”隋凤琴
2017-06-23    周万常    森工总局新闻中心

记者:周万常

用力刨好一个穴,伙伴栽下一棵树,填土、提苗、踩实,52岁的隋凤琴直起腰,捶打着有些酸痛的后背,擦去额上的汗珠,望着风姿绰约的满目绿树,隋凤琴笑了。今天是春季造林的最后一天,起早贪黑忙了快一个月了,终于可以歇歇了。现场的营林技术员打趣地说,

隋姐,你的10万棵树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隋凤琴想了想、算了算,还真是。从1984年加入造林大军以来,

她发誓:不栽好10万棵树,就不下岗。33年了,平均每年栽3000多棵树,10万棵树只多不少。

52岁的隋凤琴,山河屯林业局磨盘山经营所营林工组组长,30多名同事的“隋排长”。她33年如一日,她个人累计植树近10万株、占地40公顷,行程近6万公里,曾多次被评为林业局和经营所营林工作先进个人,她用实际行动赢得了所领导和职工群众的普遍赞誉。

1984年,隋凤琴结婚嫁给磨盘山经营所青年单立军。勤劳能干的她,在忙完自己家的农活和家务后,就参加了林场的营林工组上山植树。因她工作积极肯干,号召力强,2000年,经营所任命她为营林工组长。从此,她成了由大多数女同志组成营林工组的“头”,她羸弱的肩头又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春季植树、夏季刀镐抚育、秋冬季清理,每年大半年都奔波在山场。大忙季节,每天出工十几个小时,夫妇俩同在一个工组,周日休息时上学的孩子只给交给老人看管。山里的劳动条件很是艰苦,每天起大早干完自己家的活儿,6点集中到指定地点,乘坐林场的通勤车,颠簸十几公里,再徒步四五公里准时来到劳动现场。隋凤琴和她的姐妹们,扛着树苗、镐头,踏着泥泞的山道,裹着被露水打湿的衣裤,浑身汗水被山风一吹,凉彻心底。

每年春季造林期间,也正是农民忙于播种的季节,劳动力资源异常紧缺,而苗木必须在未萌动前上山,这时,隋凤琴就挨门挨户,苦口婆心地动员人们上山造林,不管风天雨天,每日加班加点,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造林任务,并确保了造林的成活率。完成造林任务后,隋凤琴同志又带领工组人员积极投入到春耕生产工作当中,既解决了各家春耕劳动力紧缺的问题,又增加了职工的收入。

育树如育人,在每年的植树造林后,隋凤琴同志都会带领营林工组,不畏夏日里炎炎的烈日、不畏冬日里刺骨的寒风,对中幼林进行精心的抚育,以保证中幼林的成活率和健康生长。在她的带领下,隋凤琴工组出色地完成了磨盘山经营所70%以上的营林生产工作任务。33年来,隋凤琴工组累计完成更新造林面积达2万多市亩,中幼林抚育面积达3万多市亩,培育成活率、抚育合格率、采伐迹地更新率均达到95%以上。

营林生产要求质量高、规程严,任何环节都不能疏忽。刀抚育,镐抚育,清理打带,透光洒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露水湿半截,蚊蝇叮得满身包,还要小心脚下那怕人的蛇。苦累好克服,最难面对的是周围不理解的人的风言风雨。因为造林与春耕争劳力,在工组干一天挣得钱都不够自己雇人干活的钱,慢慢的,组内成员有的退出,有的转行,隋凤琴却是依然坚定。更多的姐妹抱成一个团,挺了过来。浸着主人辛勤的汗水,目睹着主人奔劳的艰辛,幼苗一天天长大了,隋凤琴的眼前也一天天明亮了起来。

一只水壶,一把镰刀,一把镐头,成了隋凤琴生活的全部;一身迷彩服,一双脚皮鞋,一双长满了老茧的手,成了隋凤琴多年不变的“标配”。33载的辛勤奔波,6万公里的造林路,40万株幼苗的茁壮成长,饱含着隋凤琴和她的姐妹们的一片对大山的挚爱,对绿水青山的深情向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中国龙江森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主办 咨询监督电话:0451-82622425 邮箱:sgzwgk@126.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文昌街66号 黑ICP备:05002205号